自流井盐卤尾水养虾新模式:合作社包销助力贫困户年入15万元

自贡新闻网 阅读:21 2025-08-23 18:10:32 评论:0
自流井盐卤尾水养虾新模式:合作社包销助力贫困户年入15万元

近年来,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,我国各地积极探索农业产业扶贫的新模式。在四川省自流井区,一项创新性的农业项目——“自流井盐卤尾水养虾”应运而生,不仅为当地贫困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,还推动了当地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。

自流井区地处四川盆地,拥有丰富的盐卤资源。传统的盐卤开采过程中,会产生大量的盐卤尾水。过去,这些尾水往往被直接排放,既浪费了资源,又对环境造成了污染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,当地政府积极引导农民开展盐卤尾水综合利用,发展特色养殖产业。

在自流井区,一项名为“自流井盐卤尾水养虾”的养殖项目吸引了众多贫困户的参与。该项目利用盐卤尾水作为养殖水源,通过科学养殖技术,成功实现了虾的养殖。据了解,盐卤尾水中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对虾的生长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,使得养殖的虾品质优良,市场需求旺盛。

为了确保贫困户能够从中受益,当地政府积极引导成立了养殖合作社。合作社负责统一采购虾苗、饲料等物资,并组织技术培训,提高养殖户的养殖技术。同时,合作社还与市场建立了稳定的销售渠道,实行包销政策,确保养殖户的收入稳定。

在合作社的带动下,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加入了养虾行列。据了解,贫困户通过养虾,年收入可达到15万元,这对于他们来说,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改变。在自流井区,养虾已经成为当地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。

“以前,我们只能靠种地、打零工来维持生计,收入不稳定。现在,通过养虾,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”一位参与养虾的贫困户激动地说。

自流井盐卤尾水养虾项目的成功实施,不仅为当地贫困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,还推动了当地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。在项目带动下,当地农民逐渐形成了“公司+合作社+农户”的产业发展模式,实现了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和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。

此外,该项目还带动了当地就业,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机会。在合作社的统一管理下,农民不仅可以学习到先进的养殖技术,还可以通过参与合作社的日常运营,提高自身素质,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总之,自流井盐卤尾水养虾项目为我国农业产业扶贫提供了有益的借鉴。在今后的工作中,各地应继续探索创新,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优势,助力更多贫困户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。

推荐文章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
    关注我们

    自贡新闻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