智慧大棚变摆设:政府高价采购设备从未联网,农民当鸡舍用

自贡新闻网 阅读:1 2025-09-10 00:10:35 评论:0
智慧大棚变摆设:政府高价采购设备从未联网,农民当鸡舍用

近年来,随着科技的发展,智慧农业逐渐成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方向。然而,近日一则关于“智慧大棚”的新闻引起了广泛关注,揭示了智慧农业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。报道指出,一些地方政府高价采购的智慧大棚设备,竟然从未联网,被农民当作鸡舍使用,这一现象令人深思。

智慧大棚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,如物联网、大数据、云计算等,对农业生产进行智能化管理的一种新型农业模式。它能够实时监测大棚内的环境参数,如温度、湿度、光照等,为农作物生长提供最佳环境,提高产量和品质。然而,在实际操作中,智慧大棚却遭遇了尴尬的境地。

据了解,某地政府为了推动农业现代化,投入大量资金采购了一批智慧大棚设备。然而,这些设备却长期处于闲置状态,从未真正投入使用。究其原因,一方面是设备操作复杂,农民难以掌握;另一方面,政府并未对农民进行相应的培训,导致设备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。

更令人遗憾的是,一些农民为了节省成本,竟然将这些原本用于种植农作物的智慧大棚改造成了鸡舍。这样一来,原本应该为农业生产带来便利的智慧大棚,反而成了摆设,浪费了政府的大量投资。

这一现象反映出我国智慧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。首先,政府在推动智慧农业发展时,过于注重设备的采购,而忽视了后续的运营和管理。设备采购只是智慧农业发展的第一步,如何让设备真正发挥作用,才是关键。

其次,农民的素质和技能水平有待提高。智慧大棚的运用需要农民具备一定的科技知识和操作技能,然而,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农民的素质参差不齐,难以满足智慧农业发展的需求。

针对这些问题,有关部门应采取以下措施:

1. 加强智慧农业的宣传和培训,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操作技能。政府可以组织专家团队,深入农村开展培训,让农民了解智慧农业的优势和操作方法。

2. 政府在采购智慧农业设备时,应注重设备的实用性和易操作性,确保农民能够轻松上手。同时,政府还应加强对设备供应商的监管,确保设备质量。

3. 政府应加大对智慧农业项目的投入,同时,鼓励社会资本参与,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。此外,政府还可以通过政策引导,鼓励农民购买和使用智慧农业设备。

4. 加强对智慧农业项目的跟踪评估,确保项目实施效果。对于未达标的智慧农业项目,政府应予以调整或撤销,避免资源浪费。

总之,智慧大棚变摆设的现象是我国智慧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一大败笔。只有通过加强宣传培训、提高农民素质、优化设备采购和加强项目监管等措施,才能让智慧农业真正走进农村,为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。

推荐文章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
    关注我们

    自贡新闻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