贡井竹编非遗数字化:AR技术助力72道工序传承,海外订单激增

自贡新闻网 阅读:9 2025-08-31 12:10:31 评论:0
贡井竹编非遗数字化:AR技术助力72道工序传承,海外订单激增

近年来,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,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。在我国四川省自贡市贡井区,一项结合AR(增强现实)技术的非遗数字化项目——贡井竹编,正在焕发出新的生命力。通过AR技术还原72道工序,贡井竹编不仅在国内市场受到热捧,海外订单也呈现出激增的趋势。

贡井竹编,作为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艺,起源于唐宋时期,距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。它以竹为原料,通过72道精细的工序,将竹子编织成各种精美的工艺品。然而,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,传统手工艺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,贡井竹编也面临着传承的困境。

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非遗技艺,贡井区文化部门联合科技企业,运用AR技术对贡井竹编进行数字化。通过将AR技术与竹编工艺相结合,观众可以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等设备,直观地看到竹编工艺的每一个步骤,仿佛置身于竹编工坊之中。

AR技术的应用,让贡井竹编的传承变得更加生动有趣。在数字化过程中,技术人员将72道工序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步骤,并制作成动画,让观众能够清晰地了解每个步骤的操作要点。同时,AR技术还能模拟竹编工艺的整个过程,让人们在虚拟环境中亲身感受竹编的魅力。

在贡井竹编非遗数字化项目的推动下,贡井竹编的市场需求逐渐增加。一方面,国内消费者对传统文化和手工艺的认同感不断提升,纷纷购买贡井竹编工艺品作为家居装饰或礼品。另一方面,随着国际市场的拓展,贡井竹编工艺品也开始受到海外消费者的喜爱。

据贡井区文化部门统计,自贡井竹编非遗数字化项目实施以来,海外订单数量呈几何级增长。许多国际友人通过AR技术了解贡井竹编,并纷纷下单购买。此外,贡井竹编还远销至欧洲、美国、日本等国家和地区,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。

在AR技术的助力下,贡井竹编非遗数字化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果。然而,要想让这一传统手工艺真正走出国门,走向世界,还需要我们继续努力。一方面,要加强贡井竹编技艺的传承,培养更多优秀的竹编工匠;另一方面,要结合市场需求,创新设计,提升贡井竹编产品的竞争力。

总之,贡井竹编非遗数字化项目的成功,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。在科技的助力下,传统手工艺焕发出新的生命力,不仅在国内市场受到热捧,更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。我们有理由相信,在不久的将来,贡井竹编这一传统手工艺必将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。

推荐文章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
    关注我们

    自贡新闻网